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东北亚 > 正文
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安全瓶颈”
黄大慧
发表时间:2012-12-29 20:27 来源:国际网
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进展相对缓慢。主因是由于三大“安全瓶颈”的束缚:其一为朝鲜半岛问题;其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领土争端;其三是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所扮演的“障碍”角色。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建立以包容、尊重与互信为特点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其次,东北亚地区各国应学会理性与审慎地管控矛盾。最近中日韩三国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面对诸多的区内挑战,只有通过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地区的交流与沟通,增信释疑,才能突破地区安全瓶颈,让东北亚成为真正安全稳定之地。
东北亚地区内,六国陆海相连,国土广袤,人口众多。中、日、韩、朝、蒙、俄六国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结构有别,但存在着巨大的合作潜力。区域内既可以发展资源互补的垂直分工合作关系,也可以发展竞争互补的水平分工和产业内合作关系。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东北亚地区各国就提出过地方性和次区域性经济合作设想,如“环日本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项目”等。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进程并行不悖,区域内的集团化经济合作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反观东北亚地区却会发现,该区域内国际经济合作却相对滞后。目前东北亚地区是世界经济版图上少有的尚未建立起真正制度化经济合作机制的空白点。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进展相对缓慢,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这与诸多“安全瓶颈”的束缚有着莫大的关系。
首先,朝鲜半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东北亚地区安全中最为严重的瓶颈。自二战结束后不久,半岛南北就形成了严重的政治、军事对峙。这种对峙不仅仅引发了伤亡惨重的朝鲜战争,还在随后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成为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斗争的最前线。即便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内的紧张局势依然未能得到显著改善。目前,该区域仍是世界上军事力量布局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除了大量的军队和武器的驻存使得半岛动荡不安以外,地区内的突发事件时而迅速升级,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随时都有擦枪走火的危险。从2010年天安号沉船、延坪岛炮击事件到2011年金正日去世,再到2012年朝鲜发射卫星,核问题、政权交接问题、南北统一问题等都困扰着朝鲜半岛,屡屡引发地区内动荡,成为东北亚地区安全的重要瓶颈。整体而言,朝鲜半岛始终处在安全的临界点上,往往随时都可能迈向擦枪走火进而引发地区安全震荡的深渊。目前金正恩从其父手中接过权杖后,政权已经趋于稳定,但同时也依然基本延续了其父金正日的“先军政治”路线。在和平利用太空的意愿与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束缚之间,朝鲜选择了一意孤行和我行我素,遭致了许多国家的不满和谴责。从短期看来,要想恢复停滞已久的六方会谈或迅速改善朝美、朝韩关系可谓难上加难。在这种安全状况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即便朝鲜已经开放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并且有意改善国内生活状况,东北亚地区内各方必然仍难对与朝鲜的经济合作抱有信心。
其次,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领土争端问题等,冲击区域内国家双边关系,并有愈渐棘手的趋势。东北亚地区是历史遗留问题最多的地区,日本在近现代历史上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周边国家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其中诸多问题并未在二战结束后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大量遗留问题的存在使得各国间的政治关系难以真正和解,其中包括领土主权争端、历史认识问题等。在区域内,由于二战结束后美国片面对日媾和留下的隐患,使得日俄之间存在“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问题,日韩之间存在竹岛(韩国称“独岛”)问题,中日之间存在钓鱼岛问题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往往引发尖锐冲突,使双边关系和地区稳定陷入动荡。2010年发生钓鱼岛撞船事件,日本方面非法扣押中国船长,中日关系降至低点;时隔两年后,步入“不惑之年”,本该有所缓和并且迈向新起点的中日关系又因为日方的“购岛”闹剧而陷入僵局。日本执意否定钓鱼岛争端的存在以及中日老一辈领导人在该问题上达成的共识,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中日关系的不负责,由此造成的“政冷经冷”的现象在中日关系中愈加明显。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两国关系的低迷显然无论对地区经济合作还是世界经济复苏都有着负面的影响。最近日本众议院重新举行选举,自民党在民主党短命的三年执政后重新获得大胜,而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右翼政党“维新会”也成为日本政坛第三极,取得了一席之地。未来对于是否参拜靖国神社、是否修改宪法、是否派公职人员常驻钓鱼岛等问题都牵动着东北亚各国的神经。日本在领土问题、历史问题上的“右倾化”趋势,进一步引发周边国家的警惕和戒心,使得地区经济合作也陷入巨大的“信任困境”。
第三,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区合作进程。尽管只是域外国家,但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作为单极霸权,美国一直不断地通过政治、军事、经济等手段对东北亚地区施加影响,以维护自身在该地区内的利益。从安全架构上说,东北亚唯一成型的安全架构——美日、美韩两个军事同盟关系,为美国在地区内的军事存在和对地区事务的干预提供了法律基础。以苏联解体为标志,冷战的结束本应使日美同盟、韩美同盟的战略基础得以削弱;朝鲜半岛内曾一度出现南北缓和,“阳光”普照的相对和谐景象,也本应使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丧失充分理由。然而冷战结束,冷战思维却得以在本地区延续。同盟关系的重要特点表现在针对性与排他性,美日、美韩同盟在冷战后将矛头从曾经的苏联转向了朝鲜和迅速发展的中国,中国的和平发展被视作威胁,《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这两个军事条约也成了构建东北亚地区多边和平安全机制的最大障碍。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更是高调“重返亚太”,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与博弈也变得更加激烈。美国一方面兜售消解“东北亚”乃至“东亚”地区概念的“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以介入地区经济事务;另一方面又纵容乃至怂恿东北亚盟国在安全事务上铤而走险。地区内出现了“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二元分立格局。日本以日美同盟作为自身外交的基轴,韩国也高度追随美国的立场,这种“美国中心”的外交战略使得地区内经济合作难以真正深入。
要想真正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克服地区内的“安全瓶颈”势在必行。
首先,东北亚地区亟待建立以包容、尊重与互信为特点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长期以来,美国与日韩分别结盟,主导“轴幅体系”,同时又排斥其他国家。当前美国与中国、美国与俄罗斯、美国与朝鲜相互之间的猜疑都远大于信赖。可以看到,无论是朝鲜半岛问题,还是中日相对紧张的两国关系,都不是简单的双边问题,它们既关乎到东北亚地区其他国家的战略利益,同时又与其他国家的介入密不可分。只有各国通力合作,而非煽风点火,才能为地区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东北亚地区各国要学会理性与审慎地管控矛盾。地区内的领土争端,伴随各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而白热化。但是,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潮流不可违背,东北亚各国只有以正确的历史认知为基础,正视地区内长期存在的争端,走出零和博弈的思维怪圈,以理性审慎的态度防止矛盾升级和局势恶化,才能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潮流,不让领土争端等问题阻碍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
如今虽然可谓困难重重,但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依然是光明的。自2008年首次在“10+3”框架外单独举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以来,东北亚区域内最具主导作用的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合作机制逐步走向完善。2011年底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已经完成,就在最近的东盟及其系列峰会期间,三国正式启动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尽管钓鱼岛争端阴影犹存、朝鲜半岛局势依然严峻,但倘若相关各方能以大局为重,以对话化解矛盾,靠合作争取共赢,则是东北亚地区所有国家与人民的福音。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诸多严峻的区内挑战,东北亚地区各国要妥善处理问题和分歧。只有通过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地区的交流、与沟通,增信释疑,才能真正突破地区“安全瓶颈”,推动务实合作,让东北亚成为真正繁荣稳定之地,携手共创东北亚的美好明天。
(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外交学系主任,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上官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